联手PTC,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化转型升级- 中集集团作为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在两化融合的背景下,积极开展企业数字化建设,聚焦智能制造和产品智能化,驱动数字化转型,以智能制造作为开端,利用物联网的技术,让产品变得更加智能。

中集集团通过选用PTCThingWorx平台进行物联网的探索,实现对产品远程监控、远程服务,提升预测性维修的能力,并将相关经验快速复制到工厂实施应用。

企业挑战

在信息化的建设中,中集集团勇于尝试,利用快速迭代的互联网思维推进IT平台和系统落地。从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转变实属不易。中集集团在数字化的实施过程中,侧重对优化成本的考量,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首要是平衡自动化和信息化投资之间的取舍。并通过工业互联网的能力,把整个生产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用数字化记录下来。让大家能够直观的看到、感受到数字化和传统IT及自动化投入的区别。

在业务方面,行业内并没有卓越实践可以借鉴,所以,中集集团一直在独自探索和创新。对制造过程中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由此导致大量劳动力、原材料、设备的浪费,中集集团认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就是要把信息化技术回归到制造现场,跟生产过程、生产线结合起来。为此,2017年,中集集团从工业互联网的角度,提出了对中国制造2025的理解,认为数字化的主战场在智能制造。

破题之道

作为信息化转型的关键步骤,中集集团全面利用PTCThingWorx+Vuforia AR平台的四大核心功能,围绕IOTMES的结合,对工厂和车间进行全面的管理,包括:能源能耗、质量追溯、在线生产品的优化等。实现了生产车间的透明化、重资产的可视化,提升了设备保养的及时性、使用的可持续性等

第一个功能是快速连接工业设备。传统工业连接的方式比较臃肿和笨重,在中集集团实现了IOT的快速连接和轻量化的连接,将工厂里可见的大量设备连接起来,包括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环境设备、能源计量设备等。

第二个功能是数据聚合和应用搭建。主要是通过PTC标准平台的制造应用APP套件,在此基础上做了开发和配置,提供面向角色和场景的应用,比如能源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等的应用。

第三个功能是大数据分析。中集集团的大数据分析很有特色,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抓住了典型的大数据场景,比如工艺改善、设备预测性维护等,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改善了工艺质量、节省了设备能耗和原材料的消耗等。

第四个功能是应用展示或应用体验,通过增强现实(AR)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消费。中集集团利用AR的方式进行装配指导和设备检测维护。

企业探索

2018年,中集集团选择青岛冷箱及中集瑞江作为试点,推进智能制造的探索。

1、青岛冷箱试点项目:青岛冷箱携手PTC开启了“MES+物联网项目,以精益制造为核心,借助信息化、自动化技术打造数字化精益工厂,并联合PTC为工厂注入物联网的技术,让整个生产过程透明化,实现生产和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

项目的实施解决了青岛冷箱设备管理、能耗管理、环境监控、质量控制四大痛点问题。经过探索,青岛冷箱实现了以下应用效果:单箱能耗节省13.2%100%连接生产设备、智能电表、环保设备;涵盖了六大场景应用:工厂总览、集团应用、设备管理、能耗监控、环保监控、关键工艺;降低非计划停机率30%

2、中集瑞江试点项目:通过两期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通过对重资产设备的连接和管理以及设备预测性管理,实现了中集瑞江生产过程的全面透明化,重资产的全面管理,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质量不依托人来监控,而是依托数据采集降低生产质量风险,提高产品质量;最后通过预测性维护等大数据的方式提升生产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的停机率,提升设备维护的有效性等。

企业愿景

未来,中集集团的数字化愿景想要打造的是一个工业互联网的菜单(及各工厂根据需要从平台上选择APP构建自己的应用方案),要缔造这些能力,透过全集团的试点过程,逐步把一些能力在有需求的企业去尝试,然后再总结、推广。中集集团之所以选择PTC,不仅是因为在试点过程中看到了PTC平台本身展现的能力、效率以及背后原厂的支撑,更关键的一点是因为中集集团是全球化的企业,有超过一半以上的销售收入来自海外,在选择产品的时候,要能够满足全球部署,同时能够支撑到全球的平台。PTC在中集集团的未来规划中,主要是作为牵引的动力,进行新项目的实施以及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