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而易见的是,离散型制造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要在不影响质量或上市时间的情况下,发现并利用一切可能性来提高生产力。而所有这些压力都来自于整体制造环境中不断增加的复杂性。他们需要压缩设计周期来满足客户要求。供应链越来越分散。在全球、国家/地区、州甚至市级层面,政府监管环境的负担不断加重。用户驱动的产品要求促使制造商走向“大规模定制”,以满足对独特个性化产品体验的需求。尽管技术提高了我们快速和大规模提供高质量产品的能力,但这个过程也不像以前那么简单了。
克服这种复杂性是一项战略要务:“势在必行”,意味着必须要成功。您需要积极而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每一项技术、流程和科技来保护并提升您的竞争优势。对于指导、影响或利用公司制造运营数据的负责人来说,管理产品物料清单 (BOM) 的方式至关重要。而对于那些追求卓越制造结果(包括高效的跨企业协同、更快的上市速度和毫不妥协的质量)的企业,一个部件驱动的、完全数字化的全面 BOM 管理战略是关键。
清楚地了解这种方法的好处,可以对“传统的”基于绘图的产品定义和以部件为中心的产品定义进行快速比对,从而阐明传统方法相对于以部件为中心的首选方法的缺点。
以绘图为中心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流程遗留问题”,它基于几十年的嵌入式习惯,甚至早于全数字化系统的兴起。它本质上不适合当今竞争激烈的制造业市场。基于绘图的 BOM 管理的手动和基本脱节的性质带来了巨大风险,损害了产品开发,依赖于大量繁琐、容易出错、无法增值的手动工作,并且通常会阻碍数字化转型计划的实施。
首先,绘图本身非常复杂,更新的时候,这些更改需要向下传播。在这个过程彻底完成之前,依赖这些数据的有关各方都会受到限制,无法有效地(或者根本无法)完成他们的工作。
与此同时,进行更改时正在进行的流程可能会在没有得到纠正的情况下继续进行,从而导致部件订购错误、库存过高和错过发布日期等问题。当关键团队以各自孤立的方式从同一绘图的不同版本开始工作时,根据定义,产品愿景就会变得不一致。更不用说,以绘图为中心的 BOM 管理面临的挑战可能因为旧系统的连接问题以及跨系统流动的异构数据类型而变得更加复杂。
为了摆脱旧有的习惯,迈向成功的现代 BOM 管理实践,制造商需要采用一种以部件为中心的方法。在这个久经考验的范式中,物料清单本身成为了全面的、完全一致的数字化产品定义的基础。它支持实时、跨企业 BOM 管理,促进了协同,并消除了基于绘图的方法所特有的许多流程冲突。
当产品定义的最新版本被准确传达并同时提供给所有相关人员时,很快就会产生切实有用的改进,并从概念到完全生产融入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
本文只是简要阐述了以零部件为中心的 BOM 管理方法的优势,更多详细介绍将于本博客的后续文章中登出。但也要考虑到,当有关各方都对他们正在使用的产品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完全有信心时,所产生的无形优势。思想可以更自由地流动,团队和个人可以更积极地协同工作。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由数字化 BOM 定义、在生产过程中由有关各方进行管理并推向市场的产品本身便会超出预期,真正蓬勃发展。
用 BOM 为中心的方式梳理数据。